close
ART PLUS 4月2016第54期 暢銷雜誌2017
商品訊息功能
巴西紫水晶洞
閱讀本期內容或可從幾個獨家專訪開始聚焦:一是台灣導演蔡明亮,繼《郊遊》之後,再次帶著他的電影作品進入美術館空間。他說,展覽形式讓他的電影抽離市場操作,反而得以被當成藝術來慢慢理解;而他卻要求採取最基層也最直接的宣傳方式──親自跑校園售票,盡其所能地接觸人群與青年學子。除了蔡導獨特的個人號召,在美術館裡辦電影展覽,似乎同時也要人思考著,「場館」是如何影響人們對作品的預期。
二是專訪了去年獲得泰納獎的英國團隊Assemble中的成員。因著這個獲獎所得到的關注,我們延伸成此次專題「藝術何用?藝術行動與公共參與」。雖然自消息公布以來,藝術圈不乏對此的相關報導和討論,但我們希望跳脫視覺領域單向的觀察和解讀,因此策畫了一次座談,邀集的是藝術及建築兩個領域的代表,眾人一路從機制、效益評估,談到教育、藝術行動和展示框架,為這個話題所延伸的諸多議題,做了一次暢快的梳理和探討。
另外,首度來台的法國著名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他於2009年提出舞蹈博物館的概念,並發表宣言將法國雷恩編舞中心改成首個實驗據點,近年則馬不停蹄在各地的博物館及公共空間推展演示舞蹈博物館的計畫。夏瑪茲打破藝術界線,提醒我們去思考身體、體制和空間的關係,他也實驗著舞蹈作為處理社會議題與政治紛爭的一種獨特觸媒,當中的各種可能性。在台灣藝文場館驟增的此刻,夏瑪茲的到來是否帶來一些啟示,又能否給予新場館的籌備和舊場館的經營單位一些衝擊與刺激?
綜觀上述的幾個專訪,大致已勾勒出這期的面貌,那也是art plus一直以來所關注的所謂藝術的混種與跨界。當藝術不再安於現狀,那必定是有所發聲,而我們希望成為傳達這些聲音的平台,忠誠地呈現它們應該被認識的樣貌。
商品訊息簡述
ART PLUS 4月2016第54期
ART PLUS 4月2016第54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ART PLUS 4月2016第54期
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ART PLUS 4月2016第54期
常春藤生活MP3(NO.142+154+看影片學英文超給力-三冊合售) ![]() |
常春藤生活MP3(NO.144+155+看影片學英文超給力-三冊合售) ![]() |
商品訊息功能
:
商品訊息描述:
專題
藝術無用?藝術行動與公共參與
2015英國泰納獎(Turner Prize)由Assemble的《格蘭比四條街道》(Granby Four Streets)獲獎,為泰納獎創辦30年來,首次有建築團隊獲得青睞。在Assemble與當地居民的長期合作過程中,展現藝術實踐是有能力驅動並形塑都市裡的重要公共議題。
對應到台灣當代藝術中,「社會參與」的藝術思潮大約出現於解嚴之後,這些展覽/作品/計畫/行動可以藉由藝術手法漸漸引起效應、迴響、發酵,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些關於社會參與的藝術計畫/行動是否常因「展覽/展示」的制式思考而限制了社會參與的藝術的實踐程度?而其執行的有效性及實質的成果,是否也應該是社會參與藝術中重要、必須去重視的一部分?
因此,這次專題我們將從Assemble的獨家專訪開始,了解Assemble團隊過往計畫/行動的理念及實際執行面;此外邀集藝評人王聖閎、策展人羅健毓、藝術家牛俊強及城鄉規劃學者黃舒楣,共同討論社會參與型藝術目前在台灣的現況,透過不同角度的觀察,針對各層面議題一一揭開剖析;最後舉出國內幾個社區改造/藝術改造的案例,無論是透過建築手法改造,或者是透過藝術行動及計畫的介入,皆可從中看到其公眾深度參與和長期投入的重要。
巴西紫水晶洞
閱讀本期內容或可從幾個獨家專訪開始聚焦:一是台灣導演蔡明亮,繼《郊遊》之後,再次帶著他的電影作品進入美術館空間。他說,展覽形式讓他的電影抽離市場操作,反而得以被當成藝術來慢慢理解;而他卻要求採取最基層也最直接的宣傳方式──親自跑校園售票,盡其所能地接觸人群與青年學子。除了蔡導獨特的個人號召,在美術館裡辦電影展覽,似乎同時也要人思考著,「場館」是如何影響人們對作品的預期。
二是專訪了去年獲得泰納獎的英國團隊Assemble中的成員。因著這個獲獎所得到的關注,我們延伸成此次專題「藝術何用?藝術行動與公共參與」。雖然自消息公布以來,藝術圈不乏對此的相關報導和討論,但我們希望跳脫視覺領域單向的觀察和解讀,因此策畫了一次座談,邀集的是藝術及建築兩個領域的代表,眾人一路從機制、效益評估,談到教育、藝術行動和展示框架,為這個話題所延伸的諸多議題,做了一次暢快的梳理和探討。
另外,首度來台的法國著名編舞家波赫士.夏瑪茲,他於2009年提出舞蹈博物館的概念,並發表宣言將法國雷恩編舞中心改成首個實驗據點,近年則馬不停蹄在各地的博物館及公共空間推展演示舞蹈博物館的計畫。夏瑪茲打破藝術界線,提醒我們去思考身體、體制和空間的關係,他也實驗著舞蹈作為處理社會議題與政治紛爭的一種獨特觸媒,當中的各種可能性。在台灣藝文場館驟增的此刻,夏瑪茲的到來是否帶來一些啟示,又能否給予新場館的籌備和舊場館的經營單位一些衝擊與刺激?
綜觀上述的幾個專訪,大致已勾勒出這期的面貌,那也是art plus一直以來所關注的所謂藝術的混種與跨界。當藝術不再安於現狀,那必定是有所發聲,而我們希望成為傳達這些聲音的平台,忠誠地呈現它們應該被認識的樣貌。
- art news
travel
方蘂/現代建築的寓言杜羅河之眼Zamora
dining
劉星佑/生活裡沒那麼多奇蹟與浪漫蔡明亮
arts manager
孫嘉蓉/從成就作品到成就人李慧娜
借「歷」使力,三大展場帶你品東風2016臺灣文博會
feature
藝術何用?藝術行動與公共參與
獨家專訪|石欣巧、羅健毓/訪ASSEMBLE
評析|雷奇若/ASSEMBLE 的《格蘭比四條街道》
座談|當代藝術少了什麼?王聖閎 × 黃舒楣 × 牛俊強 × 羅健毓
案例|徐漢翔/深耕的力量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土溝整治計畫
陳飛豪/非典型藝術節 觀樹教育基金會的成龍村藝術實踐
Visual
楊雅翔/學院策展人養成訓練
吳靜宜/事物之道物.理
楊佳蓉/永遠靜好的歲月膠彩之父林之助
劉星佑/山不轉?轉山!石晉華
蔡雅婷/以藝術展開大地的笑顏2016北海岸藝術季
Formosa藝博會雙展場,五月台北隆重登場!
Gigi Lee/從理性到感性的人類觀鄧國豪談攝影
stage
dance feature
舞蹈專題:
誰在表演當代及何以如是?(下)
編輯部/為什麼我們需要舞蹈博物館?「舞蹈博物館計畫I-口腔運動」論壇記錄
波赫士.夏瑪茲/舞蹈博物館宣言
孫嘉蓉/一切才剛開始獨家專訪波赫士.夏瑪茲
譚凱聰/親子偶戲裡的幾種海洋
譚凱聰/捕捉日常命運的編舞者王嘉明 × 楊乃璇
譚凱聰/在異地,一群尋找出口的靈魂演摩莎《謝土》
孫嘉蓉/兩岸音樂劇相對論從《天天想你》到上海演出談起
凝視戲院靈魂的內心深淵編舞家羅文瑾的創作感言
葉聿嵐/鬼公車上路,臺南府城闇夜的小路上曉劇場 鍾伯淵「夏日微涼夜話」新作
林靜賢/未成年少女的駕駛課程闖進情慾禁區
肥力/社區文化大使計劃以藝術介入社區
star
每月藝星:陳文曦
column
印卡評「透工—萬迪拉塔那與他所捨棄的影像」
林正尉/藝評史的痕跡(4)16-18世紀動物眼中的西洋藝術史(上)
徐瑋瑩評《2016圓桌舞蹈計畫:零時差》
李欣恬評《指尖輕哲學》鄧泰山鋼琴獨奏會
鴻鴻/藝術是不是病?評《解讀革命:反伊底帕斯》
袁智聰/逝去的兩位音樂巨人George Martin和Keith Emerson
林芳宜/噪音有理─Helmut Lachenmann
吳季娟/多虧遇見了,年輕人
林怡芬/Good and Thing雜貨展
封面故事
梁志和+黄志恒,《搔背脊的日本家庭主婦》,藝術微噴,2010。(2016WYNG Masters Award Finalists-梁志和+黄志恒)
2010年梁志和和黄志恒在東京做一個藝術項目,在研調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了記錄大田區50年代的一本老相片集,翻開這本相簿發現,日本人在身體語言的表達上都很拘束,但是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的動作卻如此自由,因此他們開始思考如果把這些人物帶到現在,他們還會認識自己嗎?梁志和和黄志恒這系列的作品素材是寫實、紀錄性的照片,但在重新創作後卻予人超現實的感受。
商品訊息簡述
: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藝術地圖
- 出刊日:2016/4/1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ART PLUS 4月2016第54期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